我不是在旅遊
就是在計畫旅遊
或是在懷念旅遊







新北遊記|[深坑老街]-深坑石碇一日遊交通攻略及必吃美食(豆腐娘、唐山伯酸梅湯、顏藝德興豆腐冰、芋ㄚ包芋ㄚ、廟口石板臭豆腐、北一綠豆沙)

星期日, 11月 03, 2019 Posted by Revetahw , , No comments



新北市古色古香的老街中,一直以為很偏遠的深坑,其實距離台北市區只要半小時的車程,2012 年復舊工程後古色古香的老街有著統一的紅磚瓦屋脊、招牌、亭仔腳、水溝蓋,老街兩旁放眼望去是具有特殊"燒焦味"的豆腐,很適合花個半天來趟建築與美食之旅。

這篇文章先簡單介紹深坑文化、建築特色,最後再來進行一個美食的動作。文中還附上深坑整復過程的影片,對比過往深坑只有生意味卻沒有歷史的樣貌,到訪深坑後就更有共鳴了。

交通資訊
1.公車至深坑站
捷運文湖線-660、666、679、819、251(木柵站)、679(內湖站、動物園站)
捷運新店線-660(北門、西門、小南門、中正紀念堂、公館、萬隆)
912(信義行政中心)
2.台灣好行木柵平溪線795號公車,於深坑站下車
3.其他公車
251、236至台新工廠站下車,沿北深路步行10分鐘後即可到達。
923至阿柔洋站下車,過橋經深坑郵局右轉步行5分鐘後即可到達。

深坑美食地圖
深坑老街很簡單,全部都位於同一條街上,地圖列出了八個這次美食推薦的所在。

下公車之後往前走,看到這棵大樹就知道是深坑老街了。

入口一座巴洛克式建築的樓房,寫著「淡蘭古道簪纓街」。淡蘭分別指清代台北的"淡水廳"和宜蘭的"葛瑪蘭廳";深坑古名"簪纓",因被景美溪切割成細長形,宛如女人頭上的簪而得名。清光緒年間劉銘傳從台北景美到宜蘭頭城開闢「淡蘭古道」,簪纓街(深坑)便成為兩地之間的集散地。
深坑則是景美溪將地形侵蝕出坑狀而被命名。

假日的老街摩肩擦踵,雖然比起人氣最旺的平溪老街、九份老街、淡水老街來撞到人的機率有稍減。

老街的水溝蓋都設計的很有在地特色,是整修過後的街屋屋頂寫照。上面印有中華電信應該是電信線路箱?

人行道上也會有當地產業的介紹-揉茶。茶業在文山深坑石碇一帶的丘陵地形非常的盛行。當地氣候濕潤而發展出繁榮的製茶業。

深坑老街後面可以看到一小片原始的景色,深坑附近也有許多登山步道,只是美食總是出名許多。從這裡看出去的深坑仍是一片鄉村的風貌,湛藍的小溪、小型農業田地、和遠方霧濛濛的山頭。

傳統店屋」是深坑老街特有的房屋,上層作為住家,下層作為店面,房型呈現"面窄內深"的長條狀,店面前有拱形的亭仔腳,是住商混合住宅。

老街的尾端「淡蘭古道深坑街」對應入口的「淡蘭古道簪纓街」。
先從頭走到尾看看有甚麼食物,再一路吃回去是我這次的策略,以便安排食用順序,才不會在入口處吃太飽,或走到底沒吃飽。

老街後有一片寬闊草皮,很多人在這邊休憩玩耍。

是深坑國小附設幼稚園,就在小橋下真是可愛,遊樂場和公共空間融為一體,幼稚園的地下改建成停車場,我覺得除了安全疑慮外,是還不錯的想法。

逛回去的時候開始欣賞兩旁的建築。
走在街上飄來麻油香,但大門卻深鎖,往小巷走去才看到傳統製油的小工廠。

深坑戶政事務所和警察局也都隱藏在老街建築裡,位於古建築的公家機關在台灣不常見,但歐洲倒是很多。

招牌也是統一屋頂下方小小一塊,對於街道上的視覺統一有很大的幫助。

路牌也統一用鐵製,背景是具有深坑特色的燈籠、拱門、紅磚瓦亭仔腳。

燈籠、拱門、紅磚瓦亭仔腳。政府強制徵收老街的騎樓,讓老街有整體性及視覺上的舒適感,並提供行人遮雨避日。(徵收的過程和居民發生許多意見不合的地方影片後段都有照實播出)

煥然一新卻又有舊時風味的街屋頂、木作門窗,完整的保存深坑文化特殊閩南式建築的屋脊、窗台、木雕花。深坑在時代的巨輪裡繁華落盡,直到二高、雪隧、信義快通車後,才逐漸受到政府的重視,整修後彷彿回到了過往的繁榮

關於深坑整復的過程,以及過往深坑只有生意卻沒有歷史的樣貌。影片是我們的島-深坑老街新美學,對於歷史有點興趣的去深坑吃完豆腐後看影片會很有感覺。

好啦,講這麼多接下來來吃了,深坑老街第一個優點騎樓很乾淨方便行走,第二個優點是,店家大多都提供試吃試喝,雖然因此少賺一點,但相對也能招攬很多生意。

第三個優點是垃圾桶隨處可見,而且定期派人收垃圾,還另外有貼心竹籤筒!

1.酸味種楊桃汁片:味道濃厚,又不會太甜,吃完豆腐剛好可以解油膩。
(不過我等下要去喝酸梅汁就沒有去買一杯了,但試喝真的不錯喝)

深坑豆腐:由於水質甘甜,以"塩滷法"製作的豆腐,讓深坑豆腐有特殊的炭燒味。

豆腐娘
天氣涼涼的想吃一碗麻辣鴨血豆腐,隨意走進了看起來有點小排隊的店,價格也清楚寫在門口。

店家完全呈現狹長型,其實座位比想像中多。

2.鴨血臭豆腐 。湯頭還可以,豆腐沒有特別的炭燒味,就是路邊普通的鴨血煲,價格來說有點偏高,但就是進來上個廁所補個水壺的行程。

雖然沒有炭燒味,但豆腐的質地還是夠細緻的,氣孔能夠讓滷汁充分入味。

3.唐山伯酸梅汁 :原本只是經過試喝,但烏梅味濃厚,酸中帶甜,不會酸得辣喉,也不會甜的想咳嗽,還帶有一點炭燒味。對於吃完重口味的豆腐正好可以解膩,令人想再回購!

所以店家很貼心有大瓶裝的,可以稀釋飲用。整個店的酸梅瓶好像中藥材店。(雖然我覺得瓶子長的很像鹽酸瓶XD)

4.郭金山:不否認也是被人潮和試吃吸引XD,吃到芝麻瓦片愛不釋口,但可惜是新產品還沒開始販賣,所以買了同系列的杏仁瓦片和南瓜瓦片,餅又薄又脆,可以吃到濃濃的蛋味。-->所以試吃的策略完全成功阿!
(其他產品也很不錯,可以試吃到喜歡再買,店員都很大方也很有耐心,郭金山在九份老街和淡水老街也都有分店喔!)

信紀(深坑文史工作室)是老街的舊建築德興居的其中一部分。中西合璧的洋樓建築,細部的裝飾都很講究,樓頂採用巴洛克式的雕花,為老街上代表性的街屋。
但其實人朝這麼洶湧是因為裡面賣豆腐冰淇淋不是因為大家都很文青拉,呵呵。

5.顏藝德興豆腐冰 ,原味、芝麻、焦糖口味。
我選的是原味,就是想要體驗炭燒味,白白棉棉的冰淇淋果真有濃濃的炭燒味和豆腐味,搭配上牛奶的濃醇,我還滿喜歡的,不過可能有人就不喜歡這種豆腐炭燒味在甜點裡,但40有點小貴,街上也有很多霜淇淋機宣稱也是豆腐冰淇淋,不知道吃起來如何。

店家有提供少許位置可以歇會兒,順便看看很有藝術感的店,在畫攤前面的老爺爺,引起我的好奇心了。

櫃中陳列的都是關於深坑歷史和在地生活的漫畫,爺爺說都是他自己畫的,他為了宣傳還曾經出國比賽,樓上是他的畫室。根本就是一個文藝老人阿!

想必牆上這幅畫也是他的作品,畫的是清朝德興居前來往生意繁榮的樣子。顏老爺爺也有出現在深坑改建的的影片中,因為他太喜歡這裡而搬來這裡,記錄下此地的樣貌。

我想兒子應該也遺傳到藝術天份了吧XD 爸爸畫畫,兒子研發豆腐冰淇淋,兩個人都為深坑的發展做出貢獻。

吃完的冰淇淋盒子也可以當裝置藝術,這家店是我在深坑最喜歡的地方!

保甲路?!應該跟保甲制度有什麼關係吧,可惜沒有找到文史解說。
不過我重點是在保甲路下方的"芋ㄚ包芋ㄚ"。

6.古早味芋ㄚ包芋ㄚ 這家店舖小小的,位於保甲路的三角窗。 太愛芋頭所以不管到哪裡看到芋頭製品都會買來試看看。

最右邊就是芋ㄚ包芋ㄚ,外層是Q軟的芋粿,內層包芋頭塊,每口都可以吃到大塊的芋頭丁,芋頭口感很鬆。不是市場上常見的芋頭刨絲和麵粉攪和的芋粿。
一個15塊、一盒7個100塊,也有外送至台北市的服務。
這是另一個會讓我想再回來深坑的美食,九份阿蘭和鶯歌的芋粿立刻排名往後退一名。看到很多人也買了油飯、糯米腸和桂圓紫米飯,也讓我好想來嘗嘗看。

往巷弄中一探究竟,看到兩個幫忙捏芋ㄚ包芋ㄚ的小弟和剛炊好令人垂涎欲滴的芋ㄚ包芋ㄚ。

7.廟口石板臭豆腐 :各式各樣的豆腐怎麼可以漏掉串燒臭豆腐,這次選定的是廟口這家,其他家就留待下次吧。

一串一串的豆腐排在碳烤爐上,反覆地被塗上醬料。

可以選兩種菜、台式泡菜、韓式泡菜、小黃瓜、酸菜,四個我都好想要喔!!搭配重口味的東西這四種都很適合。
很多在地人也來外帶,一次就是三、四份,老闆也會問你要現吃還是晚點吃,如果不是現吃的還會熱心幫你用錫箔紙包起來回去方便再烤。

豆腐的口感很Q,蒜蓉醬汁很入味,但炭燒味和"臭"味比較不突出,豆腐和清爽解膩的泡菜小黃瓜交錯著吃,每一口都想再吃下一口。

集順廟是深坑一帶的祭祀中心,經過整修之後的廟埕空地成為大家群聚吃小吃的地方。

8.北一綠豆沙 :一路往回到大樹下,吃完鹹的該來點飲料了,北一綠豆沙在網路上也很紅。

阿,光顧著拍現榨的柳丁汁,忘記拍綠豆沙了。綠豆沙很綿密、牛奶也很濃厚,只可惜有點小杯。下次還可以試試看仙草茶


接著往更深入的石碇老街前進,雖然兩者距離不遠、地形特產上也都相似,但整體風格更不商業化。




關於嘻遊記

朝九晚五理工上班族,喜歡歷史地理更勝於物理化學,想把旅途中我見我思我聞都記錄下來,但文章產出速度永遠不及玩耍速度。 2017年去歐洲嘻遊,110天去了 13 國,發現自己最喜歡體驗不一樣的文化。
去過世界32個國家,決定走非貴婦也非窮遊的小資族路線,用各種攻略教你快速又簡單又省錢的安排 C/P 值超高的充實行程。

關於嘻遊記 Facebook Instagram Flickr

相關文章

0 意見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