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在旅遊
就是在計畫旅遊
或是在懷念旅遊







[土耳其之旅](10)-卡帕多奇亞(Cappadocia)-凱馬克利地下城、地毯工廠、烏其沙城堡、玫瑰谷、洞穴餐廳




卡帕多奇亞地面行。早上從熱氣球上遠眺,現在近距離走入洞穴參觀古人躲避戰火刻苦生存的洞穴、到巨型的仙人煙囪跟前,看不同顏色的河谷。遠看皆是火山凝灰岩的傑作,近觀卻形形色色各有千秋。


(地圖上為這次行程的拍照點,綠色是仙人煙囪、紫色是天然火山岩形成的巨型建築、黃色是室內的住宿購物用餐點)

卡帕多奇亞(Cappadocia)

卡帕多奇亞為舊地名,約位於安納托利亞高原東南部的內弗歇爾省(Nevşehir),現今的廣義範圍東到開塞利(Kayseri)、西到阿克薩萊伊(Aksaray)、南到尼第(Niğde) 、北到哈吉貝克塔栩(Hacıbektaş),區域內有兩座大火山,東側是海拔 3916 公尺的埃爾吉耶斯 Erciyes 火山,西側是 3268 公尺的哈珊 Hasan 火山,分別是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的兩大高峰。

觀光重點以葛勒梅(Göreme)為中心,西邊內弗歇爾(Nevşehir)、北邊阿凡諾斯(Avanos)東邊于爾居普( Ürgüp)構成一個觀光的三角地帶。

卡帕多奇亞的歷史始於 4000 年前的西台帝國,後來變成羅馬和拜占庭帝國的一個行省,而後隨著土耳其人的進攻成為了土耳其的領土,東西文化衝突的過程在此創造出許多遺跡,例如洞穴基督教堂或規模壯大的地下城。 土耳其位於板塊交界處,地震和火山運動不斷。數百萬年前位於卡帕多奇亞週遭的兩座火山 ErciyesHasan 爆發,最初噴出的火山灰在地表形成較鬆軟的的火山凝灰岩。之後又噴出形成較硬地質玄武岩的岩漿覆蓋在上頭,幾千萬年來的雨水、河流、風化、日曬的差異侵蝕,形成了卡帕多奇亞特殊的地形。

雖然此處地形怪異嶙峋,然而肥沃的火山灰養育了許多水草,波斯人將此命名為"美麗的馬鄉"(land of the beautiful horses, Katpatuka),名稱逐漸演變為 Cappadocia



熱氣球之旅、地下城探險、葛勒梅露天博物館堪稱卡帕多奇亞三大必去景點,今天早上第一個景點就是最多觀光客來訪的凱馬克利地下城

凱馬克利地下城(Kaymaklı Underground City, Kaymaklı Yeraltı Şehri)

凱馬克利是附近規模第二大,但範圍最寬的地下城,位於內弗歇爾(Nevşehir)南邊,最大且最深的地下城 Derinkuyu 則又更南邊。此處目前已知有 36 座地下城,每一座開放參觀的部分約只有 20~40%,今天參觀的凱馬克利地下城總共八層,目前只有四層開放參觀。

因為地上火山岩地質鬆散的關係,很容易開挖。而且居住在地底下反而氣溫比地面還容易維持。西元前四千年,西台人將這些仙人煙囪連接,西元一到二世紀時基督教徒為了躲避羅馬帝國的追殺(註1,短暫居住在卡帕多奇亞的地下躲避迫害,地下城的規模在此時被發揚光大,舉凡豢養牲畜、釀酒、烹調、宗教活動都可以在地底下進行。

西元十世紀時凱馬克利地下城被用來抵禦阿拉伯人的入侵,並挖掘了九公里長的隧道到最大的地下城 Derinkuyu,密密麻麻的隧道四面八方的居民都能輕易進入地下躲避,也能容納更多的居民。鄂圖曼帝國統治時,此地成為基督徒躲避穆斯林的避難所。

1923年以前還有住在凱馬克利城鎮的希臘人連接自家庭院到地下城,並將此做為酒窖或者飼養牲畜的地方,1923年土希人口(註2 交換後,地下城再也沒有人使用,直到1964年開放參觀。

參考:Turkish Heritage TravelCaptivatingCappadocia維基百科


凱馬克利地下城被UNESCO在1995年列入遺產。(但在官網沒有找到,只是列入評估而已嗎?)

跟安納托利亞博物館一樣的門票,門口的剪票機還會一直說歡迎光臨。


城外有一對狗母子在撒嬌,話說土耳其真的很少看到狗。

地下洞穴的路線錯綜複雜,團體又一團接一團,千萬跟著指標,藍色往內,紅色往外。

地下一樓推測是豢養牲畜的地方,,會如此推測是因牆上有綁韁繩用的穿孔,凹槽可以放飼料。因為牲畜的產生的排泄物太麻煩,距離入口處較近比較方便處理。

洞穴經過千年早已失去原本的樣子,若是沒有導遊解說可能會霧裡看花,但一經專業導遊解說後,便會恍然大悟並佩服古人的智慧。導遊一再強調古人不是一直住在裡頭,而是有難來時才會往下避難,因此雖然生活起居一切方便,但卻僅只滿足基本需求而已。

教堂位於地下二樓。雖然只是暫時避難,虔誠的基督教徒依舊要進行宗教活動,右側照片在牆上可以看到淡淡的十字架。

這些通風孔主要目的是除藏食物,從這層樓丟進去,下一層樓即可拿取,省去搬運的體力和時間。有另一說這些通風口是陷阱,要讓敵人看不清楚摔下去的XD 

裡面的燈光都是後來開放參觀才加入的,古時候洞穴完全沒有燈光,可能一手要點蠟燭或提燈,然後地道又矮狹窄,路中又有路,而且火山凝灰岩很容易滑,不知道有多少人摔倒在裡面。

冒著危險拍照,這是洞穴可能只有140~150公分高吧,是古人矮,還是防禦目的?

地下三樓進入前有一個超厚重石門,利用槓桿原理易關難開,從裡面關上敵人就打不開。


地下三樓最重要的是:儲藏室、釀酒槽、廚房。

釀酒槽:耶穌基督的聖餐就是白麵包加紅酒,所以基督徒不論到哪裡都要喝酒。紅葡萄放在上面的凹槽,進去踩踏一番後,酒液會從底下的洞流出來,然後再放入儲藏室儲藏。
 
是不是有點像放映像管電視機的地方XD

廚房:因為天花板被燻的焦黑而如此推測。
參觀這麼多古蹟的結論就是:只要被燻的焦黑就是廚房。聽說他們只能在夜間烹調,因為煮飯的煙會引起敵人注意。至於吃完飯後必定有排泄物,排泄物的處理據說先裝在壺裡,有出去時再順手帶出去。

這是一張安山岩石桌,有人覺得是擺放各式各樣調味料的,也有一說是鑄鐵模型。

具有現代科學概念的中央空調設備:這些通氣孔通往一個天井,天井為整個暗無天日的洞穴帶來新鮮的空氣,不得不佩服他們可以如此周全。

參觀一次大約花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相信還有許多地方更多驚奇之處,雖然所有的解說都是後人推測的,但能夠找出自圓其說的說法也是靠考古學家不斷努力推敲。例如整個洞穴動用多少人力開挖?廢棄土堆如何丟棄?都還有待考古學家們繼續與文物和歷史交叉映證。

這是目前開放參觀的部份,洞穴房間密密麻麻的像螞蟻窩。

地下城跟之前在荷蘭參觀的聖彼得洞窟概念很類似,兩者都是為了躲避敵人,但地下城的規模比較完整、歷史淵源比較久遠,又更大些。

從地下城出來有一種重見天日的感覺,也有很多小攤販,話說這裡雖然很偏遠但東西比較便宜。

左手邊第一家水果攤。台灣很少接觸石榴,是土耳其盛產的水果之一。

右邊轉角邊的布料攤販,桌巾、披肩、毛毯、皮包應有盡有,貨色很齊全。

聽說這裡的小零錢包經濟又實惠。所有團員為之瘋狂。

沒想到他們也愛美式漫畫XD,一件400台幣不便宜欸!

回頭看地下城,位於小山坡上。

一路上兩側的風景都長這樣,地下是凋零的南瓜。卡帕多奇亞地形和天候不利於農業,只有南瓜。

GOLDEN YARN  地毯工廠

土耳其政府規定到土耳其觀光要參觀他們當地的工廠,無一倖免,所以大家就當開眼界吧。

西亞地方的地毯就屬波斯和土耳其最有名,因為遊牧民族在草原上生活時,需要地毯覆蓋在帳篷和窗戶上以保暖。

地毯的材質有蠶絲、羊毛、棉,價格也因為取得的方便度依序遞減,這裡賣的的地毯有兩大特色,其一是"雙結",因為雙結可以使編織較為穩固,第二是天然染色法。

所謂工廠,其實就是幾個女人坐在織布機前勤奮編織。土耳其每個女人都一定要親手編織一條地毯當作自己的嫁妝。織布機前擺著圖案,看著身材走樣的她們一針一線的慢慢穿引,通常一個地毯花費是半年到兩年的時間來完成,忽然覺得台灣女人好幸福。

這些羊毛是天然染色,例如棕色利用果皮,粉紅色利用洋蔥,紅色利用石榴染色。

看著他們的手法,我覺得我應該沒辦法完全按照圖案編織成品。直的是經線,橫的是緯線,經緯有可能是羊毛和絲綢搭配。手法大致是這樣;先打一個雙結,最後再把多出來的虛邊剪掉,不過他的動作太快了,我腦筋還沒跟上就講完了。

接著進到另一間神秘的房間,裡頭是蠶蛹抽絲剝繭的地方。這裡蠶絲的歷史其實是學習自東方,羅馬帝國的元老發現一種來自漢朝的衣服比起麻來觸感特別滑順輕盈,一穿就愛上了,聰明(奸詐)的西亞人就乾脆趁著做貿易時順手偷藏蠶蛹自己製造絲綢。

店家示範將蠶蛹泡熱水後抽絲,這裡的蛹顏色比較黃,中國的則比較白。

蠶絲非常細,好幾條細絲再結合成一條粗絲。(相機有點對焦困難XD)

參觀完製造過程後就是邀請大家坐下來喝杯蘋果茶,會有操著流利中文的業務員不斷像阿拉丁拿出飛天魔毯般,把各式材質花色的地毯帥氣的在你面前甩開,當下有一種目不暇給地毯秀的感覺,然而當業務員站在你面前一直叫你買卻遲遲不告訴你價錢,還偷聽你講國語的時候,真的覺得這些西亞民族真的很會奸巧。

地毯中最小的掛毯都是千元美金計價的,我認真覺得台灣濕氣重不太適合,把這些錢拿去買蘋果茶應該一輩子喝不完。大家都沒買意,導遊也很阿莎力的就說直接到下個行程,不像大陸的購物點導遊會不放人,結束了一個開眼界的行程。
(恕我沒有太多照片讓大家開眼界,因為後來他們就禁止拍照了)

結束了地毯工廠之旅後往烏奇沙城堡去。整棵枯樹掛滿邪惡之眼和熱氣球吊飾,真的還怪邪惡的。
土耳其的伴手禮代表第一名:邪惡之眼。其來由是希臘神話中的蛇髮女梅杜莎,傳說看到她眼睛的人都會石化,所以土耳其人用梅杜莎的眼睛來擋煞,把它掛在任何地方,有點像我們的護身符平安符,如果破掉了表示藍眼睛幫你擋掉一個壞運氣。
另外土耳其之眼的藍色表示和平的意思,但這不是土耳其藍喔。

烏奇沙城堡(Uchisar Castle, Uçhisar Kalesi)

烏奇沙是"第三個堡壘"的意思,是葛勒梅一帶地勢最高的地方。其他兩個堡壘分別是 Ürgüp(Bashisar)和 Orthisar Castle,成因和卡帕多奇亞附近的地形都相似,都源自於附近火山灰和日積月累的侵蝕。

幾個圓錐形的巨岩形成龐大的社區,自古以來一直有居民居住在此,龐大的洞穴可以保護居民不受外敵入侵。

遠方長的像山又像城堡的凸起物,就是烏奇沙城堡。岩石裡頭有許多中空的洞穴,彼此之間又有很多隧道相連。

近觀烏奇沙城堡會發現挖有窗戶和通道,這些窗戶和通道是為了軍事用途,居高臨下的天然洞穴完全是藏身最好的屏障。

城堡和週遭又稱"鴿子谷(Pigeon Valley , Güvercinlik vadisi)",附近的洞穴為了吸引鴿子而被漆成白色,因為居民深信鴿糞是葡萄最好的肥料。剛好被我逮到一群鴿子跑來我們腳下。

烏奇沙城堡位於至高點,如果能夠爬到頂端可以環視卡帕多奇亞的山谷,洞穴的門口擁有和凱馬克利地下城一樣的巨大石門擋住,裡頭的通道也是密密麻麻,甚至也有教堂在裏頭。


換到另一個角度的拍照點近拍烏奇沙城堡。聰明的商人引進一隻駱駝放在這邊,拍照要收費。自以為西亞就應該要充滿駱駝,其實土耳其全境沒有沙漠,所以也沒有駱駝,如果有只是來自阿拉伯經過此地的駱駝商隊。

嘿,剛好遇到新人在拍婚紗。西化很深的土耳其人也穿白紗穿西裝。

土耳其人稱這些一根一根的岩石"仙人煙囪",它們相信仙人會居住在裏頭,烏奇沙城堡附近的仙人煙囪在羅馬時代曾是墓穴。

土耳其女生長得比男生好看很多,難怪古時候男人都要叫女人蒙面(?),話說各國拍婚紗真的差不多,一個兼甩裙擺的燈光師加上一個攝影師一起出外景。


玫瑰谷與紅谷與劍谷(Rose Vally & Red Valley & Kiliclar Valley, Güllüdere Vadisi & Kızıl Vadisi & KılıçlarVadisi)

這些溪谷位於葛勒梅(Göreme)到恰烏辛(Çavuşin)之間,一個連著一個,還真沒有辦法清楚的分辨它們的界線,沒有道路直達,只能站在高處遠眺,或者選擇健行。

最遠方的是玫瑰谷(Rose Vally) ,中間是紅谷(Red Valley)。(左上方有鐵鏽紅色,有點像一塊紅燒肉的地方),由於土耳其最長的內陸河紅河(Kızılırmak)曾經流經此處,為那塊岩石漆上了紅色,也為 Avanos 小鎮帶來了製陶的紅土。

最靠近我們的是劍谷(Kiliclar Valley),岩石被侵蝕後呈現"倒甜筒"的樣子,有點像劍。

附近還有打獵谷(Hunting Valley),但已經被這些地形搞混的我無法指出確切的位置。

在欣賞峽谷的平台旁,又有掛滿邪惡之眼的邪惡樹,這裡到底多邪拉XD


洞穴餐廳

中午的餐廳非常"卡帕多奇亞",就在一個洞穴吃陶罐風味餐,餐廳外表就是火山灰岩行程的洞穴,裡頭像早上參觀的洞穴如螞蟻窩一般。


一進餐廳菜色已經擺好,其實都是冷盤也無所謂涼掉不涼掉的問題了,從麵包開始逆時鐘依序是沙拉、豆泥、西瓜、鹹優格、沙拉、豆泥、辣豆泥、西瓜......跟我們十天的食物概念有點像。

今日午餐特色除了在洞穴中之外,陶罐悶肉是今天的主餐。卡帕多奇亞北邊的阿凡諾斯(Avanos)有富含鐵質的紅河流過,為整個小鎮帶來適合製造陶土的土質,利用陶甕把食材放入封住,並用高溫燒烤,把食物的美味都鎖在裡頭。

服務人員站在洞穴的正中央為所有人表演陶罐開啟儀式,原本以為會把蓋子打破,沒想到就只是敲一下把他敲開而已XD

業者順便兼賣卡帕多奇亞造型的罐子,裡面有葡萄酒或葡萄汁,據說是真正的火山岩雕刻上熱汽球、蘑菇岩、仙人煙囪,滿特別的,印象中一瓶 7~15美金,團購可以殺價。

放在陶罐裡的豆子湯,依舊是服務生桌邊盛湯,可是這樣大大壓縮了吃飯時間。

陶罐羊肉飯。羊肉軟嫩多汁味道入味,這間洞穴餐廳其實味道不錯,但缺點就是一直推銷酒,使得桌邊服務很慢。

在洞穴餐廳收到了早上飛行熱騰騰的熱氣球DVD。

這間餐廳絡繹不絕,很多旅行團都來這裡吃飯。

看了半天的火山岩侵蝕地形,當下看到後來已經快要麻木了,而且分不清甚麼是甚麼,不過回來整理照片還是覺得卡帕多奇亞是很有意思的地方,最後一篇卡帕多奇亞會介紹葛勒梅露天博物館土耳其民俗舞蹈


註一:基督教在西元一世紀成立,因拒絕對羅馬皇帝效忠而一直被壓迫,羅馬皇帝尼祿燒燬羅馬城並嫁禍給基督徒,使得許多基督徒死於監獄、鬥獸場;一直到西元四世紀君士坦丁大帝爭奪帝位之戰時,在盾牌上畫上十字架而贏得戰役後,基督教得到合法地位。

註二:土希人口交換:希臘與土耳其隔著地中海對望,自古以來希臘人佔領過土耳其,土耳其帝國統治過希臘,兩地已無法單單以人口宗教種族來劃分,一戰結束後,希臘侵入土耳其,而被凱末爾打敗,兩國在1923年簽訂洛桑協約相互交換人口,企圖建立單一宗教信仰、單一種族的國家。結果,140 萬講土耳其語的信奉東正教的"希臘人"被迫遷移到希臘,而40 萬操希臘語的穆斯林也被強迫遷移到土耳其,他們無法順利融入新地方,而成了永遠的異鄉人。(延伸閱讀:電影-香料共和國
更多土耳其文章請參考

 土耳其遊記總整理
 土耳其必去5地方、必體驗5件事
 土耳其必吃美食(上)-鹹點主食篇
 土耳其必吃美食(下)-甜點飲料篇
 土耳其十大必買伴手禮紀念品
 土耳其地理、七大區旅遊簡介
 土耳其歷史、宗教節日
 土航體驗
   土耳其航空初體驗(Turkish Airline)
   土耳其航空國內線-伊斯坦堡機場至安卡拉(Domestic Flight to Ankara)
   伊斯坦堡阿塔圖克機場貴賓室(Primeclass Lounge in Atatürk Airport)
  番紅花城Safranbolu
   希德立克山丘俯瞰城鎮、鄂圖曼市長官邸看土耳其大院子
   Arasta 道地土耳其咖啡店、Cinci 土耳其浴場
   俊吉驛站(Cinci Han)、番紅花城市區漫遊
 安卡拉
   土耳其的國父紀念館-凱末爾紀念館(Anıt Kabir)
   安納托利亞文明博物館(Anadolu Medeniyetleri Müzesi)
 卡帕多奇亞及附近
   卡帕多奇亞必體驗的熱氣球奇幻旅程
   體驗和古人一樣住在洞穴旅館(Cave Hotel in Cappa Villa)
   凱馬克利世界遺產地下城、地毯工廠、烏其沙城堡、玫瑰谷、洞穴餐廳
   葛勒梅露天博物館、帕夏貝、土耳其冰淇淋、土耳其旋轉舞表演
   孔亞(Konya)-蘇丹哈尼驛站(Sultanhani)、梅烏納拉博物館、驛站午餐
 地中海區與安塔莉亞
   土耳其之地中海遊船、安塔莉亞舊城區散步
   杜登瀑布(Düden Şelalesi)、亞細亞最完整的古羅馬劇場-阿斯班多斯劇場(Aspandos)
   五星飯店(Rixos)與秘密通道往地中海海灘漫步
 愛琴海區
   棉堡(Pamukkale)-希拉波利斯遺址(Hierapolis)裡乾涸的雪白仙境
   皮衣工廠、聖母瑪利亞安度晚年之屋、另一個番紅花城席林傑(Şirince)
   世界三大圖書館希臘羅馬遺跡-以弗所 / 艾菲索斯(Ephesus / Efes)
 伊斯坦堡
   教堂與清真寺最好的結合-聖索菲亞博物館(Hagia Sophia, Ayasofya )、地下宮殿水池
   藍色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 Blue Mosque)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根基-托普卡匹皇宮( Topkapi Palace)
   土耳其兩大市集-有頂大市集(Kapalı Çarşı)、埃及市集(Mısır Çarşısı)
   伊斯坦堡觀景台-金角灣纜車(Pierre Lotti Tepesi )、加拉達塔(Galata Kulesi)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最奢侈的多瑪巴切宮(Dolmabahçe Palace)
   伊斯坦堡的香榭大道-獨立大道(İstiklâl Caddesi)及塔克辛廣場(Taksim Meydanı)
   徜徉歐亞大陸間-博斯普魯斯海峽遊船  






關於嘻遊記

朝九晚五理工上班族,喜歡歷史地理更勝於物理化學,想把旅途中我見我思我聞都記錄下來,但文章產出速度永遠不及玩耍速度。 2017年去歐洲嘻遊,110天去了 13 國,發現自己最喜歡體驗不一樣的文化。
去過世界32個國家,決定走非貴婦也非窮遊的小資族路線,用各種攻略教你快速又簡單又省錢的安排 C/P 值超高的充實行程。

關於嘻遊記 Facebook Instagram Flickr

相關文章

0 意見 :

張貼留言